深圳市少年宫

"世纪彗星"近日点失去踪迹 或已葬身2700度高温


世纪彗星在通过近日点后消失无踪

  天文学者28日说,彗星艾森(ISON)当天飞过近日点后没有再出现于天文望远镜的视线中,可能已在最接近太阳的时刻灰飞烟灭。这颗彗星大约起源于45亿年前,被一些天文爱好者称作见证太阳系诞生的“恐龙骨”,与太阳“亲密接触”的过程受到广泛关注。

  追日旅行

  根据运行轨迹估算,彗星艾森在格林尼治时间28日18时30分(北京时间29日2时30分)左右飞至近日点,距离太阳表面大约117万公里。

  天文学者说,在这一距离的轨道上,彗星艾森将承受来自太阳表面的2700摄氏度超高温。每飞行一秒钟,自身重量将失去300万吨。

  按照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天文学者唐纳德·约曼斯先前的说法,彗星艾森与太阳擦肩而过可能面临三种结果。

  第一种,如果“够硬”,它可能“幸存”下来,同时借助太阳表面高温的灼烧而成为肉眼可见的异常明亮飞行体;第二种,太阳的高温和引力作用也可能将彗星解体成数个大型飞行体;第三种,如果质地一般,它可能完全解体成尘埃云。

  美国航天局天体物理学家亚历克斯·扬说,一颗体积更小的彗星两年前同样与太阳擦身而过并幸存,只是两天后解体。部分天文学者因而预期,体积是前者十倍的艾森或许能扛住近日点太阳的炙烤。

  痕迹无踪

  根据运行轨迹判断,彗星如果没有解体,应能在格林尼治时间28日17时(北京时间29日3时)以后被天文望远镜探测到。

  亚历克斯·扬说,将近4个小时后,美国航天局的“太阳动态观测台”仍没有看到“任何(彗星)迹象”,“或许过去一两天中它一直在解体”。

  “彗星艾森很可能没有从这次旅程中幸存下来,”美国海军研究实验所研究彗星的科学家卡尔·巴塔姆斯说,“我没有看到有任何物体从太阳后面出现,我想这是(彗星遭遇的)最后一击。”

  其他天文望远镜拍到的画面显示,彗星经过近日点的原定运行轨道上有一抹暗淡的踪迹。亚历克斯·扬解释,这可能是彗星解体后的碎片或尘埃在轨道上继续前进。

  天文学者菲尔·普莱通过个人博客发表留言,称有“强烈感觉”,认为艾森已经成为“前彗星”。

  看到这趟550多万年的孤独旅程最终以类似“飞蛾扑火”的方式画上句号,不少天文爱好者略感“悲伤”,却有些许安慰,因为彗星解体本身有重要科研价值。

  “关于这颗彗星,我们会了解更多。”巴塔姆斯说。

  背景

  艾森的前世今生

  这颗彗星来自遥远的奥尔特星云,最大直径约1.2公里,体积是一般彗星的一半。2012年9月,它被两名俄罗斯天文学者发现,因其明亮程度、历史渊源和运行轨道而备受天文学界关注。

  事实上,来自奥尔特星云的彗星与地球乃至太阳“亲密接触”并不罕见,但彗星艾森与众不同。用天文学者普莱的话说,这颗彗星来自45亿年前,可以称得上是“追溯到太阳系诞生时期的时间胶囊”。

  此外,这颗彗星550多万年前还处于太阳系最外层,时至今日才抵达太阳系中心。美国航天局行星科学项目主管詹姆斯·格林说,来自太阳系如此遥远地方的彗星相当罕见,为天文学界提供了充足的研究时间,“引起我们极大兴趣”。

  “我们从没见过这样一颗彗星,来自奥尔特星云且运行在与太阳擦身而过的轨道,”巴塔姆斯说,接近太阳过程中,这颗彗星“表现异常”,明亮程度时有变化,或许反映出它正在解体,但无论结局如何,“这已经是科学的巨大胜利”。

  亚历克斯·扬认为,天文学界再次发现与太阳“亲密接触”的类似彗星或许要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或许这辈子都不会再见到另一个”。


收藏 打印文章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