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少年宫

不礼貌使用手机是一种“公害”

 

  手机确实方便,现在几乎人手一部。当然它也有弊端,就是在使用的时候会产生“辐射”,对身体多少有些影响,这已为当代科学家所证明。因此,大家对如何尽量避免手机“辐射”还是比较注意的。但是,对于手机的另一种“辐射”———不礼貌使用手机造成的“公害”,大家似乎没那么讲究。

  有一个例子是记者本人亲身经历的。在今年两会的最后一天,上午举行温总理记者招待会。当总理正在台上仔细耐心地回答每一个中外记者提问的时候,会场上突然响起一串“悦耳”的手机铃声,一位中年女记者掏出手机,向斜后方迈了一两步便旁若无人接听起来,“喂……”———动静之大差点盖过总理通过麦克风发出的声音,引得会场上的人纷纷侧目,有些国外电视台的摄像机也掉转机头,瞄上她。经人提醒,她似乎也意识到自己这样不妥,又往旁边紧挪了两步,但手机仍舍不得放下,嘴里依然发出“嗡嗡”的不和谐音,直到工作人员“请”她出会场……

  总理记者招待会尚且如此,在日常工作中,记者遇到的不礼貌使用手机的情况就更多了。记者参加过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会议。尽管会议不同,但有一点却惊人的相似———无论会前主办方怎么强调,在会场上总会有手机不时传出“百听不厌”的铃声,有时甚至此起彼伏……把手机响铃改成振动不过举手之劳,来电稍后再回复也未必就耽误多少事。为什么有些人就是做不到?

  前两天与一位在读硕士朋友聊天,当谈及诸如此类手机“公害”的话题时,他颇有感触,“大学图书馆也被殃及,已非净土。”不少人对张贴在墙壁上“请将手机调至静音状态”的提示置若罔闻,频频展现其手机的“优美”音质,“污染了纯洁的读书氛围。”

  与朋友的感叹互为印证的是,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有记者专门到国家图书馆调查年轻人假期“充电”的好学行为,不料,在坐满了数百人的自习室中,两小时之内,记者听到的手机铃声不下30次……

  去年7月份,美国电话电报无线公司公布了一项关于手机使用礼节的调查结果。结果显示,有42%的受访者认为“大部分美国人没有遵守使用手机的公德”———由此可见,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不礼貌使用手机已然成为一种“公害”。

  为此,美国电话电报无线公司提请将7月作为“礼貌使用手机月”,并向手机用户提出了重新检讨和改进手机使用方法的事项,记者认为,这对于我们同样具有警示意义。

 

收藏 打印文章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