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少年宫

传承百年薪火,让旗帜迎风飘扬 ——深圳市少年宫党史教育融合课程之“升国旗”

深圳市少年宫结合党史教育开发了课程《升国旗》,该课程从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红旗飘飘》开始,自然地引出了这堂课的内容要素——五星红旗。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回顾了五星红旗诞生之前的历史背景,认真学习了五星红旗作为中国象征的深刻寓意,并普及国旗法部分条例。课程生动地展现了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场景,孩子们更好地理解了电动升国旗的相关要求、基本模型和运行原理,并在身临其境中,充分激发了爱国爱党、维护国家利益、尊严和荣誉之心,增进了爱国情怀。

一、课程内容介绍

课程分为旗台、旗杆、人形等模型结构搭建及触碰、外红传感器编程学习两大部分,教师和孩子们一起认识滑轮、绳传动的结构特点及其用途,深入探究多个传感器的联合应用,掌握计算机语言中的变量、条件分支,精确地控制电机完成升旗敬礼动作。

二、课程精彩瞬间

△认真听老师讲解课程

△实操搭建调试

三、课程总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特别强调,“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科技类的这堂“升国旗”课,既是一堂深刻的党史教育课,也是一堂生动的思想政治传承课。课程以五星红旗为主题和线索,结合史实和科技,引导同学们学习党领导中国人民前进的光荣奋斗史,激发孩子爱国爱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争当新时代有为少年。

四、科技类党史教育融合课程剪影



△科技类党史教育课程之幼儿组《升党旗》




△科技类党史教育课程之幼儿组《导弹车》


背景知识

第一面五星红旗诞生的故事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和标志,五星红旗不仅代表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独立的主权,更象征着整个国家的精神。

1949年6月15日,全国政协会议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解放不久的北平中南海举行,为新中国设计国旗的重要任务被指定由筹备会第六小组负责,第六小组决定,向全国人民发出征集启事。随后,海内外数千件设计方案纷至沓来,从开国元勋到文学家,从普通百姓到建筑师,人们纷纷拿起画笔,描绘自己心目中的国旗。



△当年入选的部分国旗图案设计草图

1949年9月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期间的分组讨论中,围绕筹备会第六小组从应征稿中选出的38幅国旗图案,代表们讨论得异常热烈。曾联松的方案最初并未入选,后来在田汉的主张下才被收为“复字32号”“红地五星旗”,并根据小组讨论的意见去除了类似苏联国旗的锤子镰刀的标志。最终确定下来这样一个图案:旗面为红色,长方形,长与高的比例为三比二。旗面左上方缀黄色五角星五颗,一星较大,四星较小,小星环绕在大星右侧,并各有一个角尖正对大星的中心点。



五星红旗的初稿——上海一位普通的财务工作者曾联松设计的五星红旗

 

1949年9月27日,在全国政协一届全体会议正式将国旗定名为“五星红旗”,统一表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为五星红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象征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终于在天安门广场中央冉冉升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深刻寓意





收藏 打印文章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