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少年宫

深圳少年宫出征“世界杯”

王健/文

    南非世界杯如火如荼进行之际,深圳少年宫将出征另一场世界杯,这就是“机器人世界杯”。6月19日,深圳少年宫机器人实验室将代表中国,参加在新加坡举行的2010RoboCup Junior(RCJ) 比赛。今年已经是深圳少年宫机器人实验室连续三年代表中国参加RCJ搜救比赛,他们的学员,有多人凭借机器人特长小学毕业后进入深圳实验学校,其中有代表深圳实验学校获得2008年RCJ世界冠军的唐敬一。在深圳少年宫紧张备战“机器人世界杯”期间,记者采访了张东于、傅大卫选手和来深指导的RCJ青少年机器人世界杯中国组委会主席李实博士。

 

  ■选手介绍

 

    张东于:14岁,深圳实验学校初二学生,已第三次参加RCJ比赛。他擅长搭建,在该项目中主要进行机器人结构的搭建与研究,参与机器人的学习与比赛已有5年时间,对机器人的结构有比较深入的理解。

 

   傅大卫:17岁,深圳教育国际交流学院高二学生,准备申请美国大学就读。团队的队长,负责整个项目的策划与组织,参与机器人的学习与比赛已有7年时间,在各种比赛中积累了丰富的比赛经验和较强的沟通能力。

   专家介绍:当年在清华大学读博期间,李实就曾代表清华大学参加过第五届RoboCup机器人足球世界杯仿真组的比赛,并取得了冠军。目前,他在中科院从事的也是与机器人相关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晶报:参加过机器人世界杯的学生与没有参加过的相比,区别在哪?

  李实博士:在我眼中,参加过机器人世界杯的学生与没有参加过的学生相比,是有着天壤之别的。不夸张地说,机器人青少年世界杯就是最好的素质教育平台。因为,参赛学生不但在前期设计、组装、调试机器人时要独立思考和动手,比赛期间遇到问题,也要靠自己解决,同时要有极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去完成复杂任务。而且很多参赛者能从中培养极强的综合能力,某种程度上,很多往届参赛高中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已经超过了一般的本科生,极个别甚至达到了该领域内研究生的水平,进入大学后,很多人都会有更加突出的表现。

 

    选手:

   晶报:2008年、2009年你都参加了RCJ比赛,和往年相比,今年准备的怎么样?

  张东于:相比去年准备的充分些,因为今年换了新规则,所以比以往投入更多的精力,由于规则的变化,在二楼搜救小人这个技术难点上,我们前后设计了七八套方案;为了让机器人能够适应不同的场地,在训练中我们加大难度,预设了不同的场地情况,进行练习;在巡线上,由三光感改成了四光感,使比赛中小车更加稳健。

  晶报:你为什么喜欢参加机器人活动?

   张东于:刚接触的时候就是觉得好玩,随着年龄的增加,课程的深入,要求组装的机器人完成的任务也越来越难,每当和伙伴成功完成挑战后,很兴奋,很有成就感;在这里也结识了很多喜欢机器人的同学,大家在一起交流玩机器人的体会、心得,觉得很开心。

  傅大卫:小的时候,男孩子都喜欢玩电动玩具,但是买来的电动玩具都是一样的,而且只能遥控,玩几下就没兴趣了,后来发现了机器人,不仅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模型,而且还可以通过电脑软件编写程序,完成自己想让完成的动作,非常有趣味性和挑战性。一开始比较简单,后来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有挑战,就越来越喜欢。

   晶报:玩机器人有多久了?机器人对你有什么影响?

  张东于:我是少年宫机器人实验室“黄埔二期”的学员,2005年就开始玩机器人了。玩机器人让我增强了动手能力,增强了自信心,思维变得更敏捷,在学习和生活中,会经常有别人想不到的想法涌现出来,交流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傅大卫:玩机器人久了,感受最深的是,在学习和生活中,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案。比如说我们正在准备的搜救比赛,其中有一个问题就是要抓起一个“可乐”罐放在高于地面的平台上,我们一开始想到的解决方案是使用一个钳子状的机器臂将其抓住后再抬起,之后觉得这个比较麻烦,就换成了使用一条传送带将可乐罐直接拉到平台上,但还是不够方便,最后采用了一个铲子状的机械臂,直接把可乐罐铲到平台上。玩机器人,让我体会到了乐趣以及感受到我的兴趣就在这些方面,所以我在申请美国大学时,会考虑电子工程或信息技术方面的专业。

 


收藏 打印文章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