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少年宫

高交会分会场上演“科普盛宴” 深圳市科普展在少年宫开幕




11月13日,作为第二十一届高交会分会场,由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市少年宫、南方日报承办的深圳市科普展暨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成果巡展(简称“科普展”)在深圳市少年宫举行开幕仪式。此次科普展也是第六届深圳青少年科学与艺术节的重量级环节。



中国科学院院士、副院长张亚平,中国科普第一人、联合国教科文“卡林加奖”获得者李象益,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省科协主席陈勇,深圳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林洁,市科协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林祥,共青团深圳市委书记方琳等领导,以及来自科学+教育联盟(深圳)核心校的近300位师生代表共同出席本次活动。科普展将以“爱生活,爱科学,爱国家”为主题,为市民带来为期一个月的“科普盛宴”。科普展以互动、实物、模型、图文等形式聚焦创新科技、解读大国重器、展示科学魅力,展项总计超过100项。





启动仪式后,来自“科学+”教育联盟核心校中科先进院实验学校、香山里小学、宝中(集团)实验学校、红岭实验小学的“鹏鹏”科普展志愿者以及南方+小记者们,依次为现场嘉宾介绍了本次科普展的亮点展项。他们带领现场嘉宾了解了中科院“深空” “深海”“深地”“深蓝”“生命科学”“农业”“生态”“大科学装置”8个方面的重大科技进展。又通过精彩的讲解与互动演示,介绍了来自深圳市科普展区的机器人、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脑科学、新材料、海洋科技,深圳青少年科学与艺术节六大板块的内容。



现场嘉宾在鹏鹏科普志愿者服务队小志愿者们的带领下,先后参观了面积相当于30个国际标准足球场的国际上口径最大的单天线望远镜“中国天眼”FAST模型;让量子通信技术瞬间变身“网红”的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模型;以及为阿尔茨海默病治疗带来中国方案的971新药等中科院重大科技成果。另外,现场还展出了在光照和温度变化下颜色也会随之改变的神奇变色衣;通过语音识别帮助垃圾分类的智能垃圾桶;以及帮助行走不便的患者重圆行走梦想的外骨骼机器人。此外,科普展还将科学与人文艺术结合,以摄影展、图文展等形式展现科研工作者的24小时,讲述科研生活中不为人知的细节和点滴。





当天下午,中国科普第一人、联合国教科文“卡林加奖”获得者李象益长达三个小时的讲座在少年宫三楼音乐厅举办,讲座主题为——反思教育与思维变革下的青少年科普场馆建设。现场座无虚席,观众们凝神聆听,互动热烈。

据悉,第六届深圳青少年科学与艺术节——市科普展期间还将举行少年儿童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由深圳先进院重点打造的中科科普体系中的“博士课堂”“创新课堂”等科普课程将为中小学生带来多场与科学的亲密互动,旨在让青少年充分领略科学与艺术的魅力,激发对科学与艺术的无限遐想。



科普展期间, “SELF格致论道”高端科普讲坛也将于11月23日首次走进深圳,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内的六位知名嘉宾,将共同带来一场科技、设计、艺术、文化的跨界“科普盛宴”,演讲主题涉及古生物学、城市规划、脑科学、合成生物学、舞蹈艺术、科学史等。另外,“科技创新教育大会”将于11月27日举行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联合深圳先进院邀请湾区科技、教育的相关专家学者以及在科技教育上成绩突出的学校代表共同探讨如何实现科技教育的改革与推动。



收藏 打印文章 点击: